南京
请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

位置: 教育资讯>陶西平: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陶西平: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责任编辑:吏学教育发布时间:2022-07-14

 

这两年听了一些课,有一些课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第一个是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节芬兰语课上,老师放了一段视频,邀请一位专家做演讲,演讲的题目是《监狱里的青少年》,这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接着,老师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青少年的思想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学们站起来发言。我当时听这节课,像是一节思想教育课,最后这位老师请了一位同学做总结讲话,题目是演讲怎么才能够打动人。那么,这节课就是将一个很深刻的思想内容与语言教学,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很完整的结合起来了。

第二个是我在西安听的一所小学STEAM教育课。课的题目是《污水处理》,但实际上是要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到用假货币去购买材料,最后进行装置。通过分组讨论,做污水处理的效果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这堂课的落脚点并没有在污水应该如何处理上,而是落在了如何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上。

第三个是在澳大利亚珀斯小学听的一节语文课。这个班级有20多名学生,课上讲了一篇课文。课文讲完后,老师给20多名孩子留了六种作业。最高层次的作业是让学生谈学习之后对于课文的深刻理会,最低层次的作业是针对一些英语水平比较低的外来人口,他们的作业是流利的读完课文。因此,20多名学生就有了六种作业。我问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布置,他给我看了一张学生表,老师告诉我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留适合他的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提高。

第四个是我在加拿大多伦多一所公立学校听过的一节课。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一个孩子,他明显在智力上是有缺陷的,但是融合教育课程是要和其他学生一起上课的,老师会单独安排些适合这个孩子水平的游戏活动。边上还有一个人在照顾这个孩子,我一开始以为是孩子的家长,结果学校告诉我是志愿者来学校照顾这些孩子。他们希望让这样的孩子能够融入社会、与大家接触,并创造一些适合于他们的教育,而不是随大流。

第五个是我在西安听的一节高中语文课,讲的是《归去来兮辞》,这是人教版的高一语文课程。但是,老师并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而是将陶渊明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初二语文)与之进行比较。课堂非常的活跃,大家从景物的描写、人物活动的描写等一些角度找出陶渊明性格的不变和他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心态。我认为这节课确实是在探索过程中,发掘出了很多孩子原来不懂的内容。而我们常常讲,不懂装懂是不好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的探究课是让孩子懂却要装不懂,最后通过课堂进行探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发表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这份报告是对历次教育改革做的一个反思,其中提到“某些人起初预测,教师职业注定会逐步消亡。这些人称,新的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教师,实现更广泛的知识传播,提高可获得性,最重要的是在教育机会急速扩张的同时节约资金和资源。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预测已不再令人信服:所有国家必须仍将有效的教学职业视为本国教育政策的优先事项”。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使用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优先将教师放在第一位。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联系客服详细了解,咨询电话:13923776320 ,咨询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文标题:陶西平: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我要预约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