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请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

位置: 教育资讯>大学生就业难在哪儿——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儿——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

责任编辑:吏学教育发布时间:2022-07-13

 

记者近期采访了来自15所高校的52名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调查。15所高校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建、湖北、河南、山西等地;52名毕业生包括2名博士、24名硕士和26名本科生,专业涵盖文科、理科和工科。

眼下,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始陆续离校。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引人关注:一是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历年来最多,达1076万人;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就业方式和岗位需求,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直接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在提高就业率,更难在满意度。“工作一般都能找到,难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是记者采访的50多名毕业生的共同感受。截至记者发稿,这52名毕业生中有30人已落实就业,12人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有6人没有确定最终岗位,还有3人准备继续复习考研,1人已联系好出国留学。

疫情影响就业方式和岗位需求,但没有动摇大学生就业信心

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直观表现在就业方式变化上。线上招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依托。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生马筱珂开玩笑说:“线下招聘少了,互联网是我们找工作最大的依靠。”

疫情改变了传统的招聘方式,录用笔试、面试等环节多数都调整到线上展开。首都经贸大学毕业生严秀春说,她参加了20多次招聘考试,全部都是在线笔试。

在疫情防控情况下,线上考试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毕业生求职,但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中央民族大学硕士毕业生褚雨桐反映,同学们参加线上考试时曾遇到软件出故障、汉字无法输入等状况,可能影响考试成绩。中国传媒大学高天说,为了保证笔试和面试时周围环境干净整洁,有的同学专门去宾馆订房间,额外增加一笔开销。有些高校不得不为此专门将会议室等场所改造成“直播间”,方便学生参加线上考试。

受疫情影响,有些实习也改为线上。北京理工大学的黄博川被安排到一个县实习3个月。她说,“因为疫情原因没法去当地,在线上实习,主要是帮忙处理一些电子文件等。这样的实习与实地工作有很大不同”。

疫情造成的出行不便,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困难。天津师范大学周妮告诉记者,她有同学收到几个天津当地公司的通知,但要求应聘者参加线下笔试和面试。这位同学因为疫情滞留在山东老家,就无法参加这些招聘考试。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生车路在一家企业进行入职前实习,但因为学校疫情管控,进出不便,只好在企业附近租房住。她说,“房租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疫情反复导致许多招聘考试时间推迟,尤其是公务员考试,让应届毕业生更加感觉就业难。首都经贸大学硕士毕业生孙嘉旋参加了几个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有的进入了面试名单,但迟迟没有组织面试,让她心里没底。进入7月份,各地陆续明确公务员招录考试时间,这份焦虑才有所缓解。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李畅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意愿》。她通过校园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72.25%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就业选择产生了影响(64.16%认为有一定影响,8.09%认为影响很大),仅有不到三成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影响。在认为产生影响的大学生中,80.8%的人更加注重工作稳定性,68%的同学对就业形势产生担忧,但也有22.4%的大学生相信经过疫情,社会更加需要人才,大学生会更有优势。”

李畅说,“这展现了大学生对就业选择认真深入的思考,并一直保有自信”。在调研采访中,记者时常感受到这些年轻人的信心和担当。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齐礼磊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的,国家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光明前景是我们就业最大的信心。有困难,迎着走,才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

就业信息渠道丰富,但覆盖面有待提高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联系客服详细了解,咨询电话:18216026475 ,咨询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文标题:大学生就业难在哪儿——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